广州大道绿化带上的美人蕉被连片拔出,拔完之后又翻地,准备种植其他植物。面对一地的残花败枝,园林局的解释是,因为这些美人蕉的生长状态不是很好,整理干净后将种植低矮的灌木。
这一幕,实在比花间喝道、焚琴煮鹤更加唐突、粗俗不堪。有人为了绿化反复折腾,今天种这个,明天拔掉这个改种那个,反复折腾,政绩出来了,当地GDP也为此添砖加瓦。
不过在这个没有最神奇,只有更神奇的年代里,园林绿化带里的故事算得了什么。最近的新闻,秦岭在陕西省华县境内的山体为了掩盖被乱挖采现象,当地政府将一毛不长的裸露山体用绿色油漆涂刷一遍,全县山河一片绿,当地官员还沾沾自喜地公开宣称,这是“国内的办法”。
如此看来,在一个全民捣糨糊的时代,本地园林局的拔了种,种了拔还是诚意可嘉的,至少他们没在绿化带倒上绿漆。但如此浪费公帑,又一度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崽卖爷田心不疼,公仆铲除主人的花朵,照样不心疼,反正咱们主人有的是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我们都是唱着这样的旋律长大,直到花儿被摧残如一地鸡毛。
在权力与权利的正常对峙下,园林局该怎么做?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一直不见失效的话题。跟拆迁、修建垃圾焚烧厂一样,事先开听证会,彼此协商。市民不同意拔除美人蕉,那就乖乖保留它们;如果市民同意了,那么在拔出过程中是否可以温柔一些,怜香惜玉是一种审美情怀,园林局可以将这些美人蕉小心翼翼地连根带土掘起,移至到他处。
设想归设想,现实是现实,这是一个拆你房子没商量的风气普遍蔓延的社会,区区一片不会聚众闹事、不会自焚、不会跳楼、不会制作燃烧瓶和简易冷兵器的美人蕉哪能被放在公权力的眼中。想种就种,想割就割,随心所欲。
在去年秋季,广州东风路的园林绿化隔离带也上演过类似的悲剧,为了防止人们擅自跨越园林绿化带,当局将花槽中怒放的鲜花们挖走,改种其他绿色植物,那时候给出的理由是为了方便安装铁丝网。在全国各地,还有一些例如绿化工程因占用通道两边的农田栽树和砍掉原来大树改种小树的做法,简直是听取折腾声一片。
如此亟不可待上马的绿化工程,背后很有可能是工程里面的权力寻租惯性在作怪。与其他种类的建设工程相比,园林工程的利润是块人见人爱的肥肉,不是皇亲国戚之类的很难承包到手。
所以,政府除了在动工前开设听证会之外,更必须将一草一木的预算款数额公布,建成后则公布决算数字,从程序上做到最清明的地步,如果什么时候能爆发出一株花苗的政府采购价比市场价高出十倍二十倍的消息,尽管让人愤怒让人嗤笑,这倒也算是一种进步,至少开诚布公了。